如何看待疫情封控下的上海港:船未见堵,但货难运?
在上海疫情封控背景下,上海港的运作情况备受关注。部分商家反映,他们购买的货物被运输至广州或深圳卸货,因此被对方认定为违约并赔付了巨额费用,金额达到了数百万级别。然而,也有其他企业表示,尽管面临一定挑战,但上海港并未停止运作,只是运费显著上涨。
对于上海的情况来说,因为上海已经执行了全域静态管理的措施,这也进一步导致很多人的工作与生活受到了适度影响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,市民在参与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提供24小时和48小时的抗原检测证明,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响应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。
这个损失在短时间内难以衡量。之所以会这样说,主要是因为上海港的集装箱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,各个集装箱背后的订单的情况也不一样,所以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梳理出上海港的具体损失情况。因为上海港本身有着各项基础业务,除了传统的集装箱业务之外,其他业务也可能会受到疫情防控工作的影响。
同时,由于疫情导致的封控措施,部分在上海工作的人员可能选择返回老家或前往其他城市,这将直接影响到上海的房屋租赁市场,导致房租水平下降。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不仅会影响相关产业链的发展,还可能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和投资。 消费领域受到严重打击 疫情对餐饮业的打击尤为严重。
业界估计最快6月可以看到货量提振,疫情结束后,生产端和消费端都会比较集中地释放需求。目前这个阶段美国零售商已经开始“补冬季库存”,再加上疫情趋缓后上海各大工厂已全力赶工出货,市场需求有可能急速回升,过度压抑的出口需求开始增加,所以也可能会出现抢运的现象,这一点大家可能也需要注意了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虽然此次封控期间港口未关闭,但目前来看,港口的运营及码头操作效率难免受到影响,上海港航运物流业在短期内会较为混乱;从长期来看,国内本轮因疫情或将会引起新一轮的运费上涨,且货物时效很有可能会出现延误。
为什么最近上海封港
上海近期封港,是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防控需要。具体原因如下: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,面临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。新冠疫情的再次活跃使得封港措施成为必要,以阻断病毒传播,保障市民及来访人员的健康安全。
台风也给上海当地人们的出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,上海为了确保人员安全,已经转移安置将近33万人。当地也针对各地危房、工地等相关人员进行安全转移。而上海码头也将会暂时停止集装箱业务,实行全面封港。而台风过境,也将会对人们的日常工作、学习、出行,带来非常大的影响。
年12月的上海十六铺码头,因战争谣言弥漫,宁波籍上海人纷纷抢购船票,带着金银细软涌向码头。江亚轮本应载客2250人,但实载人数远超限额,据估计可能超过4000人,严重超载。
首先,打开浏览器,在搜索框中输入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”并点击搜索。其次,弹出相关词条后点击带有“官网”认证标志的词条进入。最后,在网站右上角搜索框中输入“封航”并点击搜索,即可查询港口封航的信息。
当日,江亚轮在驶离上海吴淞口时,不幸遭遇不幸,一艘返航的中国战机因误操作,将炸弹投向了船只。这一悲剧性的事件被台湾“中央研究院”在其编纂的《中国民国史事日志》中记录,船上搭乘的人员数量远超其最大载客量,据记载有超过4000人,而官方记载的最大载客数是2250人。
紧急!盐田港拥堵有新情况!海运费或将继续冲高!
盐田港区疫情防控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表示,目前处理能力只有平时的1/7,这进一步加剧了拥堵情况。海运费可能继续冲高:盐田港作为全球第中国第三大港,其拥堵将极大影响近期计划于盐田港出货的货主。已有货主开始将货物转移至上海、宁波等华东地区港口出货,但这可能导致上海港等也出现拥堵情况,进而推高海运价格。
疫情期间,深圳等多地的港口出现拥堵,给跨境卖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青岛、上海等港口的拥堵情况尤为严重,集装箱船长时间滞留,导致海运费用上涨,运输时间延长。据业内人士分析,疫情导致的劳动力和卡车供应不足是港口拥堵的主要原因。
过去三个月,作为全球最繁忙集装箱码头之一的盐田港,挂靠在此的大型船舶数量以倍数增长,一方面缓解了华南地区“缺箱”、“缺舱”的问题,另一方面也给原本已经无处不“箱”的港区推高了存量压力。进入9月传统外贸旺季,这一冲突仍然在加剧。
近几个月以来,中美海运价格逐渐呈现暴涨趋势,由中国运至美国的海运费更是暴涨5倍甚至更多。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,海运运费一天一个价,比如,以前运一个柜子运到亚马逊,全段价格基本上是作3万元到5万元人民币左右,而现在却是要3万美元到5万美元。海运价格暴涨的原因 海运旺季到来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尖峰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hengtianfeng.com/liuxuegl/202509-22067.html